湖南农大博士团“三下乡”激活非遗新活力

时间: 2025/07/05   作者: 刘姿妤 寻慧佳   点击:

6月30日至7月3日,湖南金年会“三下乡”博士团深入湖南省隆回县,围绕滩头木版年画、手工抄纸、花瑶挑花、呜哇山歌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开深度调研。青年学子们通过沉浸式体验、数字化传播与产学研联动,为非遗活态传承注入学术智慧与青春动能。

在滩头木版年画传承基地,省级非遗传承人尹冬香老师现场演示“点睛之笔”等独门技艺。博士团创新采用“直播+体验”模式,实时展示“刷版、匀墨、贴纸、扫平、揭画”等传统工序,成员们亲手印制的“福”字年画融合生肖、石榴等多子吉祥元素,直观感受非遗技艺中“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文化密码。在滩头木版年画技艺传习馆,团队系统梳理了年画与手工抄纸两项非遗的演变历程与多元形态,见证了它们在时代激流中的坚守与蜕变。

花瑶挑花传习馆中,省级传承人沈燕希老师向博士团揭示了这门指尖艺术的奥秘。其图案包罗万象,涵盖自然万物与生活百态。最令人惊叹的是其“无稿成花”的技艺精髓——“所见皆可入心,心念即成针下”,全凭心中意象,运用“反面挑、正面看”的独特技法,在土布经纬间精准落针。然而,一件精美的挑花筒裙需耗时一年,挑刺三四十万针,漫长的周期、艰辛的劳作与微薄的回报,让年轻一代望而却步。面对传承困境,博士团与传承人携手开启“非遗直播间”,在直播间里,网友们与沈燕希老师交流互动,在“啧啧”称叹中,更加深入了解了挑花技艺针线翻飞、图案渐次绽放的神奇过程。沈燕希老师坚定地表达愿景:“要让花瑶挑花走向世界!”团队成员亦在老师的指导下尝试挑花,于一针一线中体悟这项“无字史书”所承载的花瑶民族的坚韧、智慧与独特审美。

????深入虎形山瑶族乡草原村,博士团寻访高亢激越的“民歌活化石”——呜哇山歌。传承人陈乾娥老师在访谈中动情讲述了呜哇山歌作为瑶族“文化芯片”的珍贵价值、传承现状与面临挑战。为直观展现其魅力,陈乾娥老师与三位主唱身着传统瑶服,于青山绿野间即兴放歌。那穿云裂石的原生态唱腔,为学子们奉上了一场震撼心灵的群演,瞬间将他们带入瑶族先民辛勤劳作、质朴生活的历史长卷,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这项国家级非遗的粗犷生命力与深厚的民间根基。

?????当青春智慧遇见古老技艺,一场关于文化根脉守护与时代新生的生动实践正在隆回大地蓬勃展开,为非遗的可持续传承点亮了希望之光。


点击下载文件: